我要投稿   新闻热线:021-60850333
家门口就有好初中 上海启动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

2018-7-2 19:20:50

来源:东方网 作者:刘轶琳 选稿:付杨

>>>相关新闻:看看你家门口有没有?上海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名单公布

>>>相关新闻:上海为什么要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?

 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7月2日报道:上海市教委发布了《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》,着力通过制度创新、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,聚焦质量提升,把百所公办初中办成“家门口的好初中”,从而带动面上公办初中全面提升办学水平。这是上海教育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上海市委、市政府关于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,进一步提升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重要举措。

  今天上午,本市专门召开“第四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”暨“上海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”工作会议,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并作工作部署。会议强调,要把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,坚持公平和优质同布局、同推进,始终把托高底部水平作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的重中之重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,要坚持强校工程与强师建设相结合、点上突破与面上带动相结合、目标导向与过程管理相结合,全面落实市、区、校各级责任任务。

  上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不断提高

  2014年上海17个区县一次性通过国务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,标志着上海义务教育步入了从“基本均衡”走向“优质均衡”的发展新阶段。近年来,本市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,实施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、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、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等一系列提质量、促均衡的改革举措,市民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充,义务教育发展的生态得到进一步改善。

  面对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期待,在外部加强教育培训市场治理的同时,市教委着眼于“做强内功”、进一步抬升底部、持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,将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(以下简称“强校工程”)作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秩序、持续缓解择校热的新举措,通过政策支持、专业扶持,促进百所公办初中提质增效,让学生能就近享有优质的初中教育。

  “三结合”让“强校工程”效果“看得见”

  经过各区认真的遴选和学校的自主申报,市教委确定了116所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,覆盖全市16个区。

  总体而言,“强校工程”呈现三个典型特点:一是与“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”(简称“双名工程”)紧密结合。通过配备和培养,每一所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都将拥有一名市级名校长(含培养对象、特级校长)、两名名师(含培养对象、特级教师)。名校长和名师培养对象(中学学段为主)在培养期间应有在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专职从教3-5年的经历。每一所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将有不少于5%的教师纳入第四期“双名工程”的“种子计划”。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的管理团队和师资结构将得到明显改善。

  二是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紧密结合。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、优质品牌初中学校领衔组建紧密型集团或学区,鼓励优质民办学校托管,采取“一带一”“一带二”等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全方位支持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建设,强化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的流动。

  三是与落实中考改革要求紧密结合。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将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,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质量观,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,及时配置听说测试教室、创新实验室、理科实验室等设施设备,深化学科教学改革,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,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。

  增值评估促进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不断进步

  为保障“强校工程”取得实效,市教委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政策。比如专家全程专业指导,成立市级专家指导团队,对各区“强校工程”实施方案和“实验校”三年实施规划进行论证,对各区实施“强校工程”进行专业指导,各区要为每所“实验校”配备不少于3名指导专家;又比如给予经费、绩效倾斜,市教委安排“强校工程”专项经费,各区确保“实验校”经费投入高于区域内同类型、同规模的学校,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可根据实施情况安排一定比例向“实验校”倾斜。

  为反映和评价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的成效,市教委建立了增值评估的制度,建立动态发展档案,反映学校干部培养、教师发展、学生成长、资源配置、课程教学、特色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,并将“绿色指标”表现、学校综合考核等进步情况作为评价“实验校”建设的主要指标。市教委还将“强校工程”列入对各区教育工作考核指标,纳入各区教育督政和专项督导范围。经评估,市级层面还将对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。

  市教委强调,各区要对标“强校工程”,抓紧研制区域实施“强校工程”方案,统筹资源,加大投入,保障“强校工程”的有效落实;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抓住机遇,抓紧制定本校“强校工程”三年实施规划,明确目标、时间表、路线图和具体实施项目,提升办学活力,切实提高办学质量。

上一篇稿件

下一篇稿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