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投稿   新闻热线:021-60850333
上海首创“阻尼+装配式建筑” 大幅提高结构抗震能力

2018-7-2 05:42:43

来源:解放日报 作者:戚颖璞 选稿:吴春伟

  

  “黏滞阻尼器”装置,每根重约0.3吨。(资料)

  近日,600余位来自上海和其他地区建设单位、研究院专家汇聚在上海临港新侨新兴产业园一处观摩工地。在这里,有两栋不到50米高的装配式建筑首次装上阻尼器,在全国装配式建筑中属于首例。阻尼器是一种吸能减振的装置,广泛运用于航空、铁路、桥梁、高层建筑等领域。“阻尼+装配式建筑”的新奇搭配,将大幅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,攻克装配式建筑向百米超高层突破中遇到的难题。

  装配式技术是将建筑构件在工厂车间定制化生产,然后运到工地,通过浇筑、胶接等方式进行二次加固拼接的一种建筑工程技术,被形象地称为“搭积木”。“搭”出来的楼房由于技术等原因,高度很难突破百米。因为造得越高,对建筑抗震性能、精度要求越高。应用黏滞阻尼器,将攻克这一难题。

 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,这根被称为“黏滞阻尼器”的装置,重约0.3吨,形如平躺的钢制活塞安插在墙体中间。工程承建方上海建工五建集团第一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戴益飞介绍,西1、西2两栋楼共分布78根黏滞阻尼器,组成“预制框架+黏滞阻尼”结构体系。78根黏滞阻尼器总重量近24吨,为两栋建筑装上“安全气囊”。

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工程研究院院长助理韩亚明说,黏滞阻尼器通过活塞和缸筒间的相对运动消能减振,可大大缓解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冲击。“未来装配式建筑会越盖越高,甚至突破百米,黏滞阻尼器规模化应用于装配式建筑,将提高国内装配式建筑质量。”根据市住建委相关规定,从2016年起,上海新建民用、工业建筑单体预制率应不低于40%。黏滞阻尼器应用可减少常规预制构件的尺寸,让建筑单体预制率一举提高到47%,混凝土用量减少7%以上,降低建筑结构施工成本。两栋建筑因此获评住建部“2017年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”。

  临港新侨新兴产业园建筑面积约20.6万平方米,共有24栋单体建筑。22栋为4层至12层研发中心、研发厂房,1栋为4层共享大厅,1栋垃圾房及集中地下1层车库,各类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,5栋单体建筑入围“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”。

  目前,产业园已有6栋完成结构封顶,整个项目预计明年底竣工。临港产业园区总面积规划3.5平方公里,作为“双创带”中的首发园区,临港新侨新兴产业园建成后,将对接先进制造业的技术研发,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试验田。

上一篇稿件